柳州五菱:壮大“灰领”队伍 提升柳州制造


  在制造业中,“灰领”主要是指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复合人才。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灰领”短缺阻碍了中国制造。

  在培养壮大技师队伍方面,自五菱集团所属企业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五菱联发)成立,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培训技师队伍使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促进了企业发展,成为中国西南最大的零部件企业,跻身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今年五菱联发预计完成配套40万台套,完成销售收入19亿元。

  新锐技师批量涌现

  9月26日,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一个29岁的柳州小伙子,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叫郑志明,是五菱联发的一线工人。

  说到郑志明,他的故事真不少。2002年,他参与了操纵机构装配线设计和改造工作,实现了产品“单件流”的优化生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现场占地也仅为原来的40%;每年人工成本减少了10万元以上,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4年,他对观光车的左右纵臂生产线进行工艺改进,使整条流水线的产能提升了300%。他还先后开发制作了300多套工装夹具,完成了V1观光车左右纵臂、深圳海龙电瓶车前轴、“五菱之光”车后悬挂摆臂等新产品共5000多件的生产。

  郑志明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自治区级、国家级多项荣誉。他是五菱联发技师队伍的佼佼者,更是五菱联发技师队伍壮大的体现和缩影。

  9年前,郑志明从职校毕业来到五菱联发时,跟着老师傅学习,外加自己刻苦钻研,掌握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如今,年轻却经验丰富的他作为工段长,也带有徒弟。这些徒弟们纷纷成长为技师:他们是28岁的钳工甘寿松、32岁的车工梁添泉……

  企业人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年五菱联发成长起来了大批优秀年轻的技师,技师队伍已经壮大到50多人。这些技师在技术改造、节约成本、发明创造方面都是好手。

  新理念促技师成长

  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离不开土壤。

  一个技师掌握技能并小有成就,离不开师傅。

  一批技师群体而生并形成效益,离不开理念和制度创新。

  五菱联发正是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制度,促成了技师队伍的批量成长。

  以前,技术工人往往被看作纯体力劳动者而不受重视,他们也无法看清个人发展前景。以至于技术工人得不到提高。

  针对这种状况,五菱联发推出了技术工人的“个人发展通道”:初级技术工人―中级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特聘技师。

  这条通道上共有七个等级,每个等级都与补贴挂钩,对于特别优秀的还可以辅之以职位升迁作为奖励。

  发展通道顺畅了,工人们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郑志明的成才之道和这条通道不无关系。刚毕业时,他也曾迷茫过。来到企业,很快,他看清了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于是,他沉下心跟随师傅学习技能,并利用业余时间到高级技工学校和广西工学院参加现代化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

  这条“通道”,同样给了无数个“郑志明”前进的动力。

  2004年,五菱联发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坚持市场化原则、利益驱动原则、长效原则等,以调动员工积极性,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这一管理模式如同“催化剂”,大大提升了企业里的技术工人的创造性。

  冲焊件厂冲压工段的吴师傅将冲压件边料缩进34毫米,然后,将定位销往里移进相应尺寸。硬是将原来一张只能开18件的原料,提升到24件。这样一来,成品率提高了1/3,大大降低了成本。

  座椅厂的几位技师对导套冲压工序进行了小小地改造,将原来落料和冲槽两道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除了每年降低了生产成本数万元外,还提高了班产量,由以前的6000件/班提高到13000件/班,产能提升率达到116%。

  看着众多年轻小伙子们改造技术,降低成本,冲焊件厂30多年工龄的老覃也不甘示弱,他制作了一种新冲孔模具,不仅为厂里节约了近千元的模具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他开辟了一个用铣床代替坐标镗床进行多孔位加工的新路子。

  鱼与熊掌兼而得之

  2005年7月开始,五菱联发就点燃了新一轮“学技术,钻技能”的烽火,开展以“立足岗位练兵,提升技能水平”为目标的“职工技能大赛”,为提升员工技术技能提供平台。

  一时间,员工学技术掌握技能的热情非常高,全公司报名参赛人数达300多名,呈现出老少齐上阵,新老试比高的火暴情景。涂装工种的比赛,以前都是塑料件厂的员工参加,这次,还有来自车身附件厂的员工。而且在比赛中,技术水平低的员工积极向操作水平较高的同事请教,并通过观摩其他选手的操作过程,和自己平时操作时的喷涂手法相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比赛过程中,有的选手发现了其他选手在操作中有不规范的地方,也在比赛之后指出。大家在一起讨论、切磋,希望通过参加比赛,交流、学习经验,积极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冲焊件厂女工陈秀梅在参加技能大赛之前,遭遇了丈夫病故、小孩幼小的情况。但她忍住了巨大的悲痛,振作精神,一边安顿好孩子,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苦练技术,成为五菱联发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焊工女状元。

  员工“学技术,钻技能”的热情,离不开领导支持。为使员工技能大赛达到预期效果,五菱联发在组织领导、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的保障,拨出专项资金,并安排老技师作技术指导。

  一分付出一份回报,近年来,先后有4位员工荣获全国、自治区和柳州市技术能手称号。

  培训壮大技师队伍,产品成本降低了,质量上去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提高了。可谓:鱼与熊掌兼得。

  配文图片说明:郑志明等人在钻研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