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烘干、剥蚕衣、选蚕、煮蚕、缫丝、返丝到编丝、打包……近日,记者在那坡县高山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道道工序上目睹了从一个个鲜蚕到一根根茧丝的诞生。高山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是那坡县第一家茧丝绸加工厂,以发展栽桑养蚕为基础的大型桑蚕产品深加工企业。该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黄全军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拥有9组缫丝生产线,每年可产150吨蚕丝,主要销往浙江。公司今年1月~10月,完成工业总产值近4000万元,销售收入3800多万元,上缴税金139万元。
2007年,国家商务部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一批国家级生态桑蚕优质基地。在这种机遇与背景下,该公司董事长谢乃均敏锐地发现了商机,成立了那坡县高山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公司通过百色福地金融公司的担保支持,贷款了200万元,公司得以顺利投入厂房建设,8月底,公司3组缫丝生产线正式运行生产。同年12月公司又购进3组缫丝生产线,使缫丝厂一跃成为当时全市规模最大的缫丝生产厂家。
作为那坡县第一家茧丝绸加工厂,高山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为促进全县桑蚕产业的发展,推进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过去,那坡县种桑养蚕的农户并不多,每到蚕结茧时,桑农总是担心卖不出去,担心市场行情不好,价格太低,从而影响桑蚕产业发展。高山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进驻那坡后,积极鼓励农户发展种桑养蚕,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近几年的产业化经营中,公司与蚕农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为蚕农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每年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出台最低收购保护价。2014年,那坡县一级鲜茧最低收购保护价为20元/斤,保护价的出台大大调动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让蚕农也吃上了“定心丸”。 据了解,那坡县目前有7500多户农民种桑养蚕。除了那坡县,高山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的鲜蚕收购触角还延伸到了云南的富宁县和越南边境。
“公司不赚蚕农的钱,不搞‘剪刀差’,而是与蚕农联合赚市场的钱,以高价位5A级丝的市场销售收入反抵消收购蚕农的鲜茧高价格支出,并实现公司盈利,形成产销双赢的互动合作关系,引导市场有序运行。”黄全军介绍说,该公司以高价格收购优质鲜茧,生产高档次白厂丝,高档次白厂丝销售产生高利润回报,实现产、供、销良性循环市场互动,避免陷入厂商与蚕农相互杀价,以次充好,彼此不信任恶性循环的被动局面。
黄全军告诉记者,公司原计划扩大生产,发展绸布捻丝深加工,但由于那坡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物流成本高,加上当地原材料不足、招工难等客观原因,公司选择在靖西县选址120亩,于2012年成立了靖西鑫晟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并通过福地金融平台,获得了银行的融资资金。靖西鑫晟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8688万元,规划建设年产600吨白厂丝和10万套蚕丝被;第二期工程项目投资一个多亿,规划建设年产白绸300万㎡和印染绸200万㎡。一期工程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投产。
靖西鑫晟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添旺告诉记者,为确保稳定生产,今年,靖西鑫晟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拿出100万元用于发展种桑养蚕(公司将连续3年每年拿出100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加大与当地农民的合作,联合当地农科部门大力推广蚕、桑优良新品种,对桑农进行丰产桑园栽培、桑园测土配方施肥、小蚕共育、桑园间套种等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全面提高蚕农标准化意识和科学种养水平,尽快形成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的桑蚕原料蚕基地,帮扶桑农增收致富。
靖西鑫晟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新工艺、新科技开展制丝、织绸、印染、蚕丝被等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并不断使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生产过程积极推行蚕桑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着力抓好桑枝、蚕沙、下蚕、蚕蛹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使蚕茧下茧、废丝、蚕蛹等缫丝废弃物加工利用率达到100%。
据悉,今年底靖西鑫晟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24组9600绪自动缫机组将全面安装完毕,届时公司将形成年产600吨白厂丝、10万套蚕丝被、300万㎡白绸和200万㎡印染绸生产能力,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上缴税收4000多万元,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约450人就业。
依靠各级政府的帮扶和福地金融的支持,凭借“东桑西移”引进的优良桑蚕品种,那坡县高山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和靖西鑫晟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严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的“品质关”, 打造茧、丝、绸和家纺产品加工产业链,确保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蚕丝系列产品。
据悉,目前百色福地金融已经累计为这两家公司融资达1.56亿元、在保5300万元,为地方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