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宗旨 为民谋利——记凌云县朝里瑶族乡兰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兰应秋

  “村内四级路变成国道二级路;矮小的村部变成了高大上;全村手机、电脑网络畅通无阻;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流入农家;村民看病不再为钱发愁……”说起这一连串的变化,日前,凌云县朝里瑶族乡兰台村党支部书记罗爱珍竖起了大拇指,她说,这归功于驻村第一书记兰应秋。

  2018年3月,因工作需要凌云县委宣传部干部兰应秋,被派到朝里瑶族乡兰台村担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因工作成绩突出,2019年6月被调任兰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小发展、小困难;大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兰应秋在走访中强烈感受到村民对发展的迫切愿望。然而,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初来乍到,兰应秋一家家走访,倾听村民心声,再到先进村取经,寻找突破口,他发现,小毛坪、大毛垃、三台以及夜屯等多个屯村移动信号不稳定,也是群众历年来反映最多的事。于是,他决定以打破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网络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关系用光,面子卖光”。为找小毛坪、大毛垃、三台等片区移动基站项目事宜,兰应秋带领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多方奔走,跑百色、县城、乡府,对接部门,竭尽所能,最终取得了百色市电信公司和凌云县电信公司的支持。2020年5月,小毛坪、大毛垃、三台等片区大型移动基站已如期建成,彻底结束了小毛坪、大毛垃、三台等片区村民告别“无网络”时代的历史。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兰应秋邀请后援单位,曾在朝里工作的老领导,从兰台村走出去的各级领导等前来村里现场办公,把脉、出点子,在有关项目上予以帮助支持,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利用县人民医院选派工作队员为契机,邀请县人民医院每年到村里开展两次医疗队义诊,实实在在为村民服务。在后援单位县委宣传部的帮助下,村里的10多名困难大学生得到资助,顺利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兰台村“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408人。面对巨大的脱贫攻坚压力,扶贫到底该怎么扶?兰应秋立足实际,采取“群众点菜,村里买单”方式,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战略,创新扶贫模式,拓宽了脱贫攻坚渠道。他抓住深圳市对口帮扶凌云县集中大蚕房建设项目支持,在坝兰屯新建集中大蚕房18间,1080平方米,每年可养蚕8批,蚕茧250余张,产值46余万元,实现户均收入在25000元以上,其中贫困户8户38人通过发展种桑养蚕现实脱贫。

  兰台村水资源丰富,地肥人勤,依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优越的自然条件,村民有传统发展种桑养蚕、烤烟生产、种八角、山油茶、杉木、生姜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兰应秋在入户走访的时候,就寻思,因户施策,加强科技指导,并做到宜桑则桑、宜烟则烟、宜鸡则鸡、宜猪则猪、宜姜则姜······。截至2020年底,全村现有杉木面积8258亩、油茶面积1460亩、八角面积5160亩、桑蚕面积542亩、烤烟面积210亩、生姜面积560亩,大型养猪场1个,二代野猪养殖场2个,麻鸭养殖合作社2个。通过强化产业“造血”功能,实现了扶贫工作由“扶生存”向“扶发展”转变,呈现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态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心里挂念着村民的安危,主动放弃春节休息,组织驻村干部与村“两委”一道在村里“抗疫”。山高弯多路滑,在晚上入户时他们不知摔了多少回,但当时兰应秋丝毫没有察觉,几天后才感到全身疼痛。他说,老百姓有难,我们能安心吗?作为第一书记,自己吃点苦,流点血又算什么?现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村民从此不再担惊受怕了。2018年3月31日是兰应秋二孩出生日,虽然正值周末,但初来乍到兰台村的他还未完成与村“两委”约定的走访调研任务,因此他也放弃回县城陪妻子和“二宝”;如今,小孩即将上幼儿园了,但兰应秋真正陪伴在他身边的时间不到50天。

  “到兰台村工作是自己的缘分,做好各项工作责无旁贷,虽然倍感艰辛和劳累,但这一切都永远值得。”兰应秋说,接下来,他将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精神为契机,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泗城镇上蒙村第一书记杨洋为榜样,进一步精心筹划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争取再多为村里办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