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刘启强:一心为民谋幸福

——记平果市太平镇吉林村第一书记刘启强

吉林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启强到火龙果基地帮助贫困户作技术指导。


第一书记刘启强到贫困户家里出点子,谋发展,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黝黑的脸庞,经常挂着一脸的微笑;手提资料袋,埋头走在乡间的道路上,话说的不多,干起事来却不含糊”,他就是太平镇吉林村群众经常说起的“老刘书记”刘启强。

  今年才40岁的刘启强,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长,2018年3月受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选派到平果市太平镇吉林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后,他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心系群众、想方接法解百姓之忧,解群众之难,虽然头发变白了,皮肤变黑了,却成为了吉林村群众岁熟悉的人,赢得了上级党委组织认可和群众肯定。由于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2019年5月,被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2019年9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他“自治区脱贫攻坚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吉林村是平果市太平镇边远的大石山区的一个贫困村,全村有800多户,330O多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3户,1026人。由于地处石漠化大石山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村里80%以上年青人在外打工维计生计。

  一、切实摸清家底、明确脱贫路径

  进村第一天,吉林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当时,有位大伯问刘启强:“小伙子,你来我们村两三年,你能干出什么名堂”?听后,刘启强心里很不踏实。刘书记的家在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距吉林村170多公里,每次开车来回一趟很费力,也不利开展工作。为了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刘启强便毅然常住吉林村,凝心为民抓扶贫。

  为了尽快熟悉掌握吉林村情况,刘启强花了3多月时间,先后走遍全村17个自然屯,22个村民小组,800多户人家,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群众意见、建议。同时,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有关扶贫政策等。“龙报屯兰美秀家,只有一位老人和孙子,没有劳动力,今年脱贫有难度,要想法设法做好产业发展才得;内退屯杨滢家,只有姐弟两人,虽然易地搬迁了,怎么让孩子们上好学,不愁吃穿,是我们最牵挂的一户;板江屯的滕美良户,一个奶奶带两个孙,日子过的好不好,我们要时刻惦记……”,现在的刘启强对村里的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成为了吉林村群众公认的 “吉林通”,也让他对吉林村的未来发展有了明晰的规划,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二、强建基层“堡垒"为攻坚战提供保障

  为了加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量,刘启强给班子成员定下不少“规矩",用制度约束干部,同时还解决村“两委"的诸多遗留问题,让村“两委"班子正常运转起来。

  “刘书记来我们村工作两年多,他非常重视做好基层党建工作,让党员参与讨论和决策全村重大事项,鼓励党员积极为吉林村的稳定和发展出谋献策,现在村里的党员都变了样”,该村老党员黄金花喜气洋溢地说。作为第一书记,刘启强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切实推动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有力提升吉林村党组织力。

  “只有过上严肃的党组织生活,才能让党员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刘启强这样想也是这样做。2018年驻村伊始,他就制定吉林村三会一课计划,让党员明确组织归属,了解学习内容,找准学习目标。同时,他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为组织生活制度,先后邀请驻村领导、指导员主动上党课。为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去年7月,刘启强组织30多位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平果市果化镇三层岗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赡养革命烈士塑像,重温右江革命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让党员干部深受身份的荣耀和使命。刘启强他还要求全体党员在组织生活中要主动亮身份,作表率,主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开展党日活动,才懂得中国革命光辉历史。感谢刘书记给我上党课,是他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完分的认识,我志愿加入党组织,愿意为吉林村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长沙屯青年滕精苹高兴地说。为了做好吉林村党员发展工作,改变吉林村党员老龄化严重问题,两年多来,刘启强精心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把村里的大学毕业生,致富能人吸收收到党组织中来,通过认真培训,吉林村转正1人,吸收预备党员1人,培养积极分子2人,加强了村级后备力量建设。2019年,吉林村村党支部荣获平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三、解民忧为群众办实事

  滕景金是吉林村廷央屯孤寡老人,之前居住两老屋,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2019年2月17日的深夜的一场暴风把老人的房子刮倒了,这让老人心灰意冷,甚至产生了轻生念头。刘启强知道后,第二天向老人嘘寒问暖,发动群众为老人赶修房子,帮助滕景全建了一个简易房子,又安排一个危房改造指标给滕景全。“过去我住在四面通风的房子,雨天时,在家还要带上雨具,现在住进了水泥钢筋结构的新房,下大雨,刮大风我都不怕了。没有刘书记,也就没有我的新房子,党和人民政府真好!”滕景金逢人便高兴地说。

  “为了巩固吉林村的脱贫成果,刘书记可是费尽心思”,吉林村妇联主席滕凤练说。2019年,吉林村还有未脱贫贫困户共21户64人,为了做好贫困户脱贫工作,刘启强提前谋划,认真工作,在帮扶第一家长的跟踪指导、倾情帮扶下,共有14户预脱贫户均达到了“八有一超”的脱贫标准,并顺利通过入户“双认定”核验、村民小组评议、村级评议、村民小组公示等相关程序,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吉林村的贫困发生率降至0.61%。

  四、心系老百姓一心为民谋福祉

  “感谢广西幼师,感谢刘书记一直关心我老头子”。坡皮屯贫困户甘茂和握着刘启强的手激动的说。甘茂和一家3口人,两位80多岁的老人带着一个上初中的孙子。儿子早逝,儿媳妇也改嫁了,家里少主心骨,生活一直都很困难,刘启强十分关心这家人,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只有心里有群众,群众才愿意和你真心在一起。一年来,他积极主动深化“服务惠民”、“农事村办”活动,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经常与群众拉家常,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此外,他多方联系后援单位,做好吉林村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改善吉林村基础设施,建设同龙篮球场、吉林村集体水厂、世行项目生产道路3公里,实现17个屯都实现屯内硬化。修缮村部屋顶漏水、龙怀屯会车道2个等。利用第一书记1.5万经费采购电脑1台、会议桌1个,复印机1台,改善吉林村部办公条件。2019年,吉林村荣获平果市第四批文明村称号。

  五、抓产业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巴雷桑蚕基地终于落实了承包人,明年我们村集体收入又有着落了”,吉林村党总支书记滕景山说。2018年以来,刘启强认真研究村情,敢于创新担责,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他主动争取吉林村种桑养蚕示范带动项目,建设巴雷桑蚕基地,并顺利实现巴雷和龙仇两个桑蚕基地的出租, 2019年获利1.15万元。为了尽快发挥扶贫车间的效益,解决吉林村致富能人黄勇苦于场地原因无法扩大木粉厂规模的难题,在他的多方协调下,吉林村扶贫车间顺利实现出租,并发挥经济效益。

  同时,他充分利用第一书记5万元经费购置巴雷蚕房自主化设备,建设同龙屯生态鸡养殖场。推动吉林村局鲁屯150亩火龙果基地建设。今年吉林村集体经济18.663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达到4万元的指标。

  六、控辍保学努力实现“一个都不能少”

  吉林村龙东、龙发、龙西、龙报等四个瑶族屯,700多人居住在大山里,与平地无缘,生活其极困难。由于受旧思想“重男轻女”的影响“,认为“狗不耕田,女不读书”成了当地瑶族的共识。因而不让女孩子上学是当地瑶族的普遍现象。

  “我的身体不好,也没有办法外出务工,只好让她辍学外出务工,给她弟弟上学读书就行”。该村龙报瑶族屯建档立卡贫困户谭贵欣说。

  为了改变旧观念,打破千百年来“重男轻女”的思想,推动义务教育的开展。做到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第一书记刘启强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统一部署,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严格“控辍保学”,确保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均能接受义务教育。为尽快掌握各屯适龄儿童少年情况,他组织驻村干部,村委干部深入全村17个自然屯所有适龄儿童的情况摸查清楚,做好适龄儿童家长工作,劝返辍学学生。辍学学生谭秀林,家住吉林村龙报瑶族屯, 2018年7月小学毕业后辍学外出务工,虽然驻村干部和老师多次家访动员,由于家长的偏见,都不肯让女儿继续读书。刘启强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又多次到谭秀林家中夜访,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意让女儿重返校园。

  据悉,在第一书记刘启强带动下,吉林村成功劝返20名辍学学生,其中15名辍学瑶族同胞就有10名辍学女生,目前该村少年儿童入学率及巩固率均100%,做到了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他的事迹,在当地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七、为了大山的孩子传递精神食粮

  “作为一个教育人,我有义务和责任助力吉林村的教育发展,通过教育扶贫推动吉林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刘启强这样说。两年多来,他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教育物资捐赠和爱心支教活动。

  “吉林村小学有了建校以来的第一场文艺汇演,这多亏了刘书记了,”吉林村小学校长陆龙山说。为了让孩子拥有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刘启强充分发挥后援单位在文艺方面的优势,组织大学生利用星期五等时间到吉林村小学给孩子进行节目培训、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吉林村小学顺利举办了首届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活动,到场观看节目的群众看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走上舞台,纷纷感动不已。

  “爸爸妈妈,我终于知道什么是动车了,真高兴”,吉林村小学学生杨贵蕊兴奋的告诉父母。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能地走出大山,开拓视野,激发学习的动力,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广西幼师组织吉林村小学的师生一行6人到南宁参观学习。活动期间,孩子们参观了广西幼专南宁校区、广西大学、南宁动物园等地,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实践教育。

  2018年以来,在他的多方联系下,广西幼师学校先后到吉林村开展各类捐赠活动8次,捐赠各类物资价值5万元多元,开展爱心支教活动达200多人次。其中吉林村开展的广西幼专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得到教育部特殊教育调研组的认可,区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联合学校思政部开展“走出大山放飞梦想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实践活动,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南宁电视台、南国早报等媒体纷纷报道,社会效益显著。

  “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能够为村民办点实实在在的事,是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我最大的追求”,刘启强高兴地对记者说。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两年多来,刘启强府下身子听,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际行动给这个贫困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