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陈坤勇:风雨廿二载照亮孩子求学路

  22年扎根山区从教经历,他本可“挪窝”却从来没挪过窝,也没想过要“挪窝”,他怕自己走了无教师愿意前来填他的窝,他把一腔青春和热血默默洒向生他和养他的地方,他早已对家乡学校倾注了自己最深的情谊而舍不得离开。他就是岑溪市水汶镇云秀小学45岁教师陈坤勇。

  回到大山沟,虽苦犹乐

  1995年,中师毕业的陈坤勇自告奋勇回到自己的家乡云秀村当代课老师,由于他积极上进,在教学之余发奋攻读,两年后就转为公办教师。那时岑溪山村小学普遍缺乏教师,代课教师每月只有150元或160元工资,教师都是做一两年就迫不及待地想办法调走,调不走的就干脆辞职不干,更有的年轻教师看到学校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土坯瓦房且杂草丛生,悲从中起,哭了。

  陈坤勇也想过打“退堂鼓”去广东打工,那时农民工去广东打工工资是他的5倍左右,用他的话说就是那点收入要娶门亲事都难。可他想,自己是本土人都不愿意干,外面的人还会愿意进来吗?1997年,水汶镇南禄村的谢庆敏也来到云秀小学当代课教师,不久,志同道合的他们结成了伉俪。

  云秀村离水汶镇区13公里,户籍人口700人,是该镇最边远的山区,学校最多时有学生120人和6名教师,最少时只有2名教师,就是陈坤勇和他的嫂子2人。而今隔年招生,只有学生37人,教师3人。2010年之前,村里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尤其是1995年至1998年期间,村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连拖拉机都无法通行,加上当时陈坤勇等老师还没有摩托车,每每开学前夕,陈坤勇就带领几名教师翻山越岭到镇上挑回课本和学习资料,要连挑两天,每人挑百多斤的书,累得他们气喘如牛,浑身像散了架。

  一草和一木,感情凝聚

  每天,陈坤勇要上足7节课,排得满满的没有一点闲暇,要上语文、数学、体育、图画课,是名副其实的小学“全科教师”。中午,他也很少休息,要改作业和召学生来面批作业以及补缺补漏,他既抓尖子生,也抓学困生的学习。放学后加班1小时备课,没改完的作业就带回家改。很多孩子经他面批进步明显,能更牢记知识面和错题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给了孩子一种战胜学习困难的自信心。

  每天,陈坤勇6:30起床,简单做了吃的,就往学校赶,他是最早到学校和最迟离开学校的人,他总是站在校门口满脸笑容的迎来和送走孩子们,不时的叮嘱他们勤奋学习和不玩水不爬树安全的回到家。

  学校60%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性格沉默寡言。为了减少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陈坤勇经常家访,并拨通在广东等地打工的家长的电话,让孩子与家长沟通感情和交流学习生活点滴。陈坤勇每个月要150元左右的话费,80%都花在与家长的通话交流上。在他的手机联系人中,录入了每个家长的电话,没一个遗漏,还建立了家校微信群。

  陈坤勇曾有机会调到镇中心小学任教,但他还是选择了留在云秀小学,他对村里和学校的一草一木也有了感情,更别说与孩子和群众的感情了,他割舍不了这个情结。加上如果他调走了,他担心会找不到合适和愿意到云秀的教师。1998年当校长的他在云秀小学一干就是22年,倾注了他的青春和汗水,是岑溪全市少有的扎根山区20多年没“挪窝”的教师。

  陈坤勇的妻子也从1997年至2015年在云秀小学任教,她是2015年考上镇中心小学的转正教师才离开云秀的。在云秀期间,他们亦师亦友,相互探讨和切磋教案和教学技能,相互提高。他们从没缺过一节课,谁要是要外出办事或者有病情了,他们都会顶替上课,没让孩子落下一节课。那时他(她)就上这个班半节课,然后布置作业,再到另一班上课。

  付出有回报,点燃希望

  云秀小学原来只有两座土坯瓦房,是岑溪最迟消灭瓦房的村校。2010年,学校终于搭上消灭瓦房建上水泥楼房的末班车。按相关要求,学校要自筹资金完成三通(水电路)一平,学校无法筹到足够的资金,身为校长的陈坤勇就带头并发动20多名村民无偿投工投劳和装水电。每层两个教室建筑面积390平米的三层教学楼如期建成了,还将操场扩大到500平米。在今年的均衡教育迎检工作中,除了亲力亲为粉刷墙壁和搞宣传栏外,陈坤勇由于比其他老师更懂电脑,他扛起了主职。校容校貌的改善,让人赏心悦目。

  22年耕耘,陈坤勇付出了汗水和青春,成就了山里孩子的希望,他也收获了硕果和荣誉。云秀小学的教学质量历年走在全镇的前列,学校常获镇常规教育管理一等奖,陈坤勇常获镇和岑溪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15年经网络投票,他获评岑溪好老师。 (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