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周德芳:让留守妇女变身跨国巧手达人

  钦州讯 (记者周顺彬)12月11日,“嘀嘀”两声,周德芳打开短信,上个月她出口到德国的芒编手工艺品赚回的58万元人民币货款已经到账。不用外出打工,不用学外语,坐在家里就能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轻松做生意。眼前的幸福图景,周德芳以前想也不敢想。

  周德芳家住钦州市浦北县平睦镇,1991年还当民办教师的她月薪只有90元,生活入不敷出。于是,她利用暑假到附近的博白县“偷师”,当月不仅为她带来了300多元的收益,还让她的思想发生“大地震”:令农民头疼的水葫芦,竟成了芒编行业的“香饽饽”,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如果村里留守家庭的姐妹们也掌握这行手艺,家中油盐钱就不再捉襟见肘了。”从此,周末和节假日,周德芳就走村串户当起了“芒编教授”。随着平睦镇留守妇女芒编手艺的日渐娴熟,她顺势开了家“两头在外”的公司:水葫芦原料来自东盟,成品则出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国家。

  如今,平眭镇五成家庭都成了她的“工作间”,5000多户家庭近万名留守妇女乐呵呵地搞起了芒编。去年周德芳的公司出口总额达到800多万元,工艺品款式多达200多种。

  “好多家电都是‘编’出来的。”该镇富足村支书黎序海告诉记者,富足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前一点也不富足。村里的大部分留守妇女,全靠丈夫在外打工寄钱回家,手上并无闲钱,连孩子闹着买糖吃的钱都拿不出手。学了芒编后,这些妇女不再为零花钱发愁。村民梁娟每天要带孙子忙家务,编筐也日入55元。村里一户家庭还曾创造“全家竞赛编筐6天,用手工费买了一台冰箱”的佳话。而今,群众都戏称周德芳为编外“精准扶贫师”。

  不仅如此,富足村的村风也发生明显改变。看到芒编能赚钱之后,玩麻将的现象基本绝迹,大家在茶余饭后闲聊时,手中不停翻飞,随着一只箩一只筐悄然成形,巧手就换回柴米油盐钱。

  “央视播出的广交会新闻里,外国人正在挑选我们的筐。”村民言语中透露着一股自豪。

  为让姐妹们再次增加收入,今年周德芳在公司里设立创新设计部,尝试用本土“草蔻苗”取代水葫芦获成功,首批工艺品已打入欧洲、大洋洲市场,反响良好。

  现在,55岁的周德芳退休后仍经常到村里看望她“伴飞”了25年的姐妹们。看到她们有了自己的固定收入,家庭更加和谐,她感到十分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