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进祥:北路壮剧的守护者

  说起骆进祥,田林县旧州镇爱好壮剧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平保村人,少年时就对壮剧特别喜爱,长期随村里的长辈学习壮剧,因聪明好学,乐器使用、角色扮演、剧本编写、化妆、导演等样样精通。从艺25年来,他不但在壮剧演出、研究中作出贡献,还将很好的传统壮剧的精髓和时代相结合,将“壮剧发源地”的艺术精神发扬光大。为此,2015年骆进祥获得了由自治区文化厅颁发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路壮剧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北路壮剧被当地人称为“土戏”,清乾隆年间始现于田林旧州镇,有着自己独特唱腔和表演程式。北路壮剧以壮话咏唱,发展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最初只是用壮语讲故事、唱山歌,但经过几代优秀艺人的传承和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一种戏剧。

  看骆进祥演壮剧,从演员化妆、服装、到舞台布置和表演,你能读懂他对艺术的一片赤诚。在他第一次开始出演自己自编自导的壮剧《双喜临门》之前,他已有10多年舞台演出经验。但是在第一次表演自编自导的壮剧时,还是遇到一些挫折。由于对传统壮剧的喜爱,骆进祥对于传统壮戏中的一招一式,一唱一白,都全部保留下来,不仅节奏缓慢,故事情节单一,唱白枯燥,价值观也与现代有出入。虽将壮剧的精髓保存下来了,可是台下坐的都是年老的观众,而年轻的观众却寥寥无几。想要壮剧继续传承下去,发展年轻观众成为了骆进祥努力的方向。

  此后,他向著名壮剧艺术家闭克坚拜师求教。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修改剧本上,唱白改得更加俏皮和押韵,故事的发展和演绎也更符合时代特征。排演壮戏时,他将一些不必要的故事枝节和台步删去,故事脉络更加清晰,节奏也更为紧凑;指导时,他要求演员对角色刻画更加用心,由于都是露天演出,骆进祥要演员对每个角色的喜怒哀乐、一颦一笑都要明显变换唱腔和语调,并配合现场乐团的演奏,力求感染到在场的观众,渐渐地壮剧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古老晦涩,年轻观众也逐渐变多了。

  虽然已经获得一部分年轻观众的认可,但为了更好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壮剧,骆进祥决心创办自己的剧团,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壮剧、唱壮剧”。从2012年3月起,骆进祥创立了平保剧团。为了让剧团的演员们尽快适应,即使白天农活再忙再累,骆进祥也会挤出时间耐心细致地反复教导团员,一招一式认真示范,让团员快速学到了壮剧基本功。恰逢此时镇里为平保建起了戏台,平保剧团初次登台就获得了村里人的一致好评。虽然没有报酬,但是观众的掌声给了平保剧团继续办下去的信心。现在,每逢节庆假日,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搬着小板凳自觉到戏台下等待。不仅丰富了村里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让乡亲们接触到自己家乡的古老剧种,了解到保护壮剧的重要性,切身感受到壮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一次次积累了表演经验和观众口碑后,骆进祥的平保剧团被旧州镇选派到县里参加一年一度的盛会——“吼敢”壮剧艺术节。骆进祥为了这个演出每年都花好几个月的时间反复的改剧本、排戏,细心指导演员表演。2016年的“吼敢”壮剧艺术节已经落幕,但是平保剧团和骆进祥不会停止忙碌。现在,县里、镇里、附近的村庄办晚会都会邀请平保剧团,骆进祥的名字也叫响了,父老乡亲都夸他:“演什么像什么,他心里有戏,是为壮剧而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