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波涛:称职的第一书记

  身边党员

  廖子渊 曹 璐

  “这里的老乡是可爱的,不管认识不认识,碰上了都会向你点头微笑打招呼;这里的山水清丽脱俗,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这里的空气清新怡人,有一种让人惬意迷恋的清香。只是,这里还需要改变很多方面,包括糟糕的道路和人们贫困的生活。”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大伞村驻村第一书记潘波涛的日记本里,这样写道。

  驻村一年多来,潘波涛不遗余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大家都夸他是“称职的第一书记”。

  让社会大爱暖人心

  在一次走访中,潘波涛得知大伞村村民凤妹线的丈夫已病故,家里的顶梁柱塌了,生活来源没有了保障,留给凤妹线的是两个年幼的孩子和残疾的七旬老母。这家子破败的屋墙,他们无助的眼神,深深触动着潘波涛的心。一道无形而沉重的压力使潘波涛感到了肩上的担子。

  潘波涛给自己所在单位——柳州市工信委写了一封倡议书:“50元、40元,或者30元、20元,这些数字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这几十元钱如果能转化成您的爱心,却可以让一个濒临绝境的家庭起死回生……”

  很快,他的倡议得到了响应,柳州市工信委的党员、党员积极分子定期为这两家特困户开展爱心捐助,目前已捐款8800元。

  爱心传递不停歇。潘波涛了解到村里还有不少困难学生,便组织单位职工对11名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二对一、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

  “只要他们能一直把书念下去,就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为止。”他说。

  为收集更多“爱心”,潘波涛制作了“苗乡孩子们请您来作客”的广告,配以大伞村的秀美风光、民族风情、美食以及村里孩子们的一些生活、学习情况图片,通过微信广而告之,组织爱心人士自驾进村开展捐款活动,收到捐赠学习、生活物资一批,捐款1万多元。

  让村屯道路换新装

  在玉红沟,进屯途中有一段陡峭狭窄的山路,一般人开摩托车很难上去,就算开上去了,回过头来看,都让人心惊胆战,全身冒冷汗;

  在小坪沟,一户人家办喜酒,搭载客人的一部中巴车在坑洼不平的山坡上缓慢爬行,爬到半坡,就卡在了原地;

  茶坪河桥本是村里的交通要道,因资金问题,只修通了20多米,余下的30多米只能用石砂填路,每逢大雨,砂石路就被冲毁,形成“断头桥”;

  ……

  大伞村群众迫切希望这些道路能尽快修好、修通。

  要致富,也必须先修路,要使大伞村“换新颜”,道路必须“穿新装”。潘波涛把修路摆在帮扶工作中突出位置,找上级汇报,跑部门申请,拉捐助,多方筹措资金。

  经过一年半努力,他组织村民修整20余处严重损毁的路面;完成了茶坪河滚水坝建设,彻底解决“断头桥”问题;落实了大伞屯、小坪沟屯“一事一议”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为村里新建了水泥路和巷道硬化。

  以产业发展促脱贫

  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产业发展是解决村民脱贫的一条重要途径。潘波涛深知这个道理,几番思虑、几番与群众交流,大伞村脱贫致富的产业规划渐渐在脑中清晰起来。

  依据资源优势,潘波涛为村里策划了“融水香鸭”养殖项目,实地考察并撰写项目实施规划报告,向县科技局申报了专项课题资金,获8万元支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融水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发展香鸭养殖,鼓励有意愿的村民加入。

  潘波涛还把“麻花鸡养殖”和“百合种植”等产业项目作为重点帮扶工作,与有关部门联系,为养鸡项目落实贷款10万元,协调财政补助资金3万元。目前麻花鸡已出栏3万只,百合新增种植产业规模15亩。

  此外,他还着力推动与柳城一公司合作,争取在大伞村建设“猴头菇”种植基地,目前已派村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协调柳州市一制药企业进村考察调研,开展药材种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