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如何发展县域经济的


  原编者按: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中功能和产业门类健全的基础层次。生机勃勃的县域经济是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浙江中心城市的快速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浙江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的不断增强。
  目前,浙江县域经济的GDP占全省GDP总量60%。早在199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浙江省要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新目标,并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实施单位,分三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在这一新战略的指引下,浙江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阶段。表现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亮点和新特点,创造了不少新经验。
  在新世纪,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宏观环境都已发生新变化,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县域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
    县域经济率先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经济市场化水平明显地高于大中城市。
  可以说各个领域的市场化的改革最先都是从县域经济开始突破,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后才向大中城市拓展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自不用多说,即使是国有企业改革、投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城镇建设体制改革、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也都是从县域经济开始的。
    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办乡镇企业、办专业市场、建小城镇、发展个私经济、搞第三产业,继而进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小城镇综合改革、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教育、卫生、科技体制改革等等,这些不断演进的市场取向的改革,使浙江县域经济率先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远远高于大中城市,市场机制已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 
  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主力军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浙江的县域经济中,国有企业很少,国有经济的基础十分薄弱,乡镇企业异军崛起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在20多年的改革中,浙江乡镇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2000年全省乡镇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4/5,全省财政收入近2/3和农民纯收入的一半都来自乡镇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了乡镇企业的活力。
    目前,98%的乡镇企业完成了转制。乡镇企业整体上已转为产权明晰的民营经济。转制后的乡镇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乡镇企业增加值、税金、利润等项指标都跃居全国第一。
  市场建设和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市场体系建设和农民营销队伍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伴随着乡镇企业发展而兴起的专业市场,是浙江农民发展市场经济的一大创举,“建一个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成为浙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经验。各类专业市场的发展,使浙江成为全国闻名的“市场大省”。
    全省有4400个各类专业市场,市场成交额近4000亿元,其中超百亿元的市场3个,超10亿元的市场70多个。浙江专业市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搞活了农产品流通,促进了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体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市场机制向各个经济领域的渗透,走出了从商品市场到生产要素市场,从在省内办市场到省外、国外办市场,从传统的摊位市场到现代网络市场的发展路子,使浙江市场建设拥有不竭的动力,长盛不衰。
  产业发展从多样化转向特色化
    
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从多样化转向特色化,区域特色块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寻找市场空档,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多样化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浙江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的起步阶段。
    90年代以来,把小城镇与专业市场、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企业群和特色产业集聚区,有效地促进了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这种区域块状经济以主导产品、骨干企业、大型市场为龙头,以众多的家庭工业、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为基础,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走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路子,形成“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和“小产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日前,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的区块有400多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区块有200个。
    这几年浙江县域经济发展最快的几乎都是区域特色块状经济优势明显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农民只要有资金就很容易找到投资的项目,农民只要有劳动技能,也很容易找到就业岗位。
  城镇化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以县域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城镇化成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动力。
    改革开放的20年中,浙江县域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以农村工业化为主导。1998年浙江省针对城市化大大滞后于工业化的实际提出了加快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后,浙江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以城市化来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新阶段。县域城市化建设突破了以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时期的局限性,开始以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提高县域城市化的水平。县级城市和136个中心镇,都开始按照中小城市的功能要求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
    同时,各地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改革新举措,确立经营城市的新理念,运用市场机制的新手段,培育多元化的投资新主体,县域城市化建设取得了神奇的进展,许多县城和中心镇面貌在短短的二三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域城市化大大加快了全省城市化进程,目前全省城市化率已达到48.67%。
    效益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调整农业区域结构,着力培育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和品牌农产品,是浙江各县发展效益农业的突破口。
    各地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力改变“小而全”和自求平衡的农业区域格局,着眼于国内外大市场,充分发掘和发挥各地的区域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和品牌农产品,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扩大特色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形成了近300个万亩以上、总面积700多万亩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产业群,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5000多个,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架起了中介服务的桥梁,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的程度。
    效益农业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充分显示了浙江县域经济所具有的一、二、三产业联动、城乡互促机制的巨大魅力。
  多方再塑县域经济发展新思路
    新世纪浙江县域经济要再造辉煌,需要从已有的基础和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出发,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首先要以县域现代化来总揽县域经济发展全局。要把提升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高县域经济质量、环境质量、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实现县域人民生活现代化,作为实现县域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其次,要确立经营县域经济的新理念。经营理念增强与经营思路的不断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县域经济发展要把培育支柱产业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要顺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和开放型经济的思路来提高区域块状经济的发展水平。
    第四,要突出以城市化来提升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第五,要把创造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作为县域 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目标。
    第六,县、市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增强规划、服务和经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