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齐头并进


    强省之基在于县,县域兴则全省兴。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多年来,云南省重点培育县域财源项目,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1997年到2002年,生产总值10亿元至30亿元的县市区由24个增加到43个,30亿元至50亿元的由2个增加到9个;地方财政收入1亿元以上的县由33个增加到34个;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5.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

  地处滇西中部的大理市,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地方工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全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4.5%。2003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达74.49亿元,同比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完成6.51亿元,同比增长11.01%。2004年1至9月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又有较大增长,已连续四届位居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前5名,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安宁市坚持走“工业强市”之路,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总收入8.26亿元,增长27.9%;市域内931户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7.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1.11亿元,工业企业上缴税金占财政总收入的75%,工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拥有132万多人口的宣威市,依托丰富的煤炭、水能和矿产资源,积极实施“煤电结合、磷电结合、矿电结合”战略,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93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28.6%;财政收入达5.17亿元,增长36.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00元,增长14.4%,全市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九五”以来,弥勒、楚雄、会泽、个旧、宜良、景洪等县市均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县域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云南省委、省政府抓住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于去年4月召开了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公布了首批47个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试点县名单。会后出台的《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办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登记失业率等10项硬指标,成为考核干部政绩和县域经济的重要依据。《办法》规定,从今年起,省政府将对47个试点县进行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一年一考核,3年一调整。对连续三年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县,取消试点资格。据了解,到目前为止,47个试点县制定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思路更加清晰、特色更加突出、目标更加明确。大理、安宁、宣威、富源等一批县市以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