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永靖县依靠优势壮大县域经济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第一批县份之一,也是国列省扶的重点贫困县和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重点移民县。县城刘家峡是兰州市近郊著名的新型旅游城镇,有着兰州“后花园”的美称。

    不论是刘家峡的名牌效应还是独特旅游资源的优势,永靖县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齐头并进,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永靖县的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县城经济发展水平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 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位居第657位,并且跻身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行列,位居第17位,名列甘肃省榜首。

    谈起近几年永靖县域经济快速超常规发展的原因时,年富力强的县委书记王正君如是说:“这关键是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思路清、规划好、干劲足、力度大”  。

    农村经济 结构调整富农家 

    
走特色农业之路是永靖县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永靖县县长王建华满怀信心地说,在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目的,走特色农业之路,确立了重点发展蔬菜、洋芋、果品、百合、草畜、水产等支柱产业,建设八大生产基地的农业产业化路子。采取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压粮扩草、压劣扩优等措施,在山区大力发展洋芋、百合、草畜业等优势产业,在川塬区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和水产养殖、林果业、蔬菜业等优势产品。通过合理规划、典型引路示范,逐步加大产业化经营,通过高新实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广和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巩固和提高基地的生产经营水平。县上还依托农产品优势,新办了150多家生产、加工、运销的“农”字牌企业和十多个较大规模的农贸市场。一个产、供、销以及技术保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正在形成。

    目前,全县种草面积达8.5万亩,90%的农户实现了养畜暖棚化;水产养殖面积达4610亩,网箱养鱼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花椒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13万亩;温棚蔬菜面积达2万亩,百合面积达2.2万亩,其中1.2万亩无公害蔬菜、近2万亩百合获得原产地保护认证,实现了农村经济以种粮为主向粮、经、草多种经营发展的转变,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据统计,农民蔬菜产业收入占川塬区群众收入的30.52%以上,草畜业收入占西山群众收入的28.74%,百合收入占东山群众收入的25.68%。 

    工业经济 优化升级增效益 

    
“因企施策、分类指导”是永靖县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基本思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认真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推进技术进步,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断促进工业企业优化升级。

    思路就是出路,该县在国企改革中采取联合经营、兼并收购、破产出售、法人持股、身份置换等多种形式进行民营化改造,并积极引进县内外投资者和民间资本参与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彻底转换了经营机制。属骨干企业刘家峡黄河水泥厂,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县上果断采取了破产出售,使企业全面恢复了生产,331名职工就地安置上岗,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年实现税金180多万元,去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大关,成为全县的纳税贡献大户。截至目前,全县列入改制的14户公有制企业,已有10户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公司,破产2户,出售1户,改制面达92.9%。

    同时,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先后完成了连海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技改项目、天然气铺设工程、金发公司旋窑节能等一大批企业技改项目,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兴办各类企业,先后组建了永靖县宝诚实业有限公司、矿产品开发公司等1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扩建了盐锅峡石油机械制配厂、金发铁合金厂、西河硅锰冶炼有限公司等10家乡镇企业,使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硅铁、碳化硅、铸钢、尿素等主要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产销两旺。2004年前10个月,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同比增长21.04%;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8.5%。 

    旅游经济 “朝阳产业”舞龙头 

    
作为兰州市的“后花园”,永靖县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黄河在境内呈独特的“S”型穿流而过,形成了长达107公里的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1958年以来,国家先后修建了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形成了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座靓丽的高峡平湖,勾勒出了西北高原独有的风情画卷。在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黄河三峡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内,有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宝藏”——炳灵寺石窟,有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炳灵石林丹霞地貌奇观,有黄河中上游最大的自然湿地——太极岛,有世界罕见的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有林海连绵的吧咪山、抱龙山、松树岘万亩原始林区,还有文明灿烂的仰韵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等文化遗迹,素有“彩陶之乡”的美称。

    精心打造“黄河三峡”品牌,是永靖县委、县政府以超前的眼光、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了永靖的山水,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并提出了“一年启动,两年见效,三年大发展,五年成支柱”的发展思路和创建全省旅游大县的奋斗目标。先后在省内外成功举办了10多次大型旅游宣传促销节会。2004年8月份,该县承办了全国龙舟拉力赛,在黄河三峡太极湖水域进行龙舟竞渡,通过新闻媒体向世人展示了黄河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开创了黄河上游龙舟竞渡先河,开拓了黄河三峡水上运动项目,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大力宣传推介“黄河三峡”的同时,县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投资、社会集资等办法,建成了水上度假村、永生渔村、龙汇世界、枣园新村、太极岛等景点,绿化了一批旅游景点。着手开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改造景区道路80多公里,全面改善了景区进入条件,日接待能力达8000人次,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基本配套的服务体系和二日游格局。据统计,近年来全县接待旅游人数、旅游综合收入每年分别以3.2%和21.8%的速度递增,今年共接待游客2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20万元。黄河三峡旅游业已成为全县经济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建设 两腿走路强后劲 

    
“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而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县委书记王正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永靖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来抓,坚持“两条腿”走路,立足省州、国外、国内、民间资金一齐抓,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项目不是领导去要,也不是去乱跑,而是要用全县的领导干部的思路去找”。王正君直言不讳地说。县上立足县情优势,紧扣产业政策,及时调整思路,从项目筛选、论证、上报、争取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求实效,每年论证上报一批农村能源、道路建设、生态治理、农村“六小工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小水电建设、旅游开发、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项目。为了进一步增强了项目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县形成了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行行上项目、人人抓项目”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全县上下研究项目、争取项目的积极性。全县累计争取实施了交通能源、水利电力、教育卫生、农林畜牧、旅游生态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达3.11亿元。

    在抓好国家投资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注重盘活民间资金,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搞建设。全面落实国家、省、州关于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制定出台了《刘家峡库区综合开发优惠政策》和《永靖县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从土地、财税、行政性收费、奖励、服务管理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有效整合了服务功能,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客商的称赞。华瀚建材格法玻璃厂,本来打算在兰州西固区落户,当他们和永靖县招商办联系上时,厂长试探着送了一份用电优惠申请,上午交过去,下午就批下来,而土地手续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办妥了。

    截至目前,永靖县引进的招商项目中,“在水一方”度假村、黄河三峡旅游田园等17个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天然气输配工程、刘家峡白云金属镁厂等21个项目正在建设,完成投资1.85亿元。

    这些建设项目的成功争取引进和顺利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全县的基础条件,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