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梧州市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协调。一是面向市场发展农村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聚集整合,不断延伸种养产业链条。二是大力推进三产融合。要引导群众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扶持力度,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在一起,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展产业范围,提高农民收入,引领传统农业快速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从而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居民俗、康养基地等新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坚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把六堡茶打造成为联农带农富农的特色产业。

打造农业品牌。农业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一是坚持品牌强农。继续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提升现有品牌的知名度。积极引导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打造新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二是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结合地方农产品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等产业模式。在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发展“互联网+农业”。充分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促销手段,大力宣传梧州特色农产品和品牌,提高产品和品牌知名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梧州名优农产品不仅在全区驰名,更能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三是强化品牌的内在品质。坚持用严格的产品质量培育品牌信誉,用优良产品满足市场的个性化要求,大力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通过认证不断提升品牌的质量标准。

坚持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一是支持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支持发展产业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二是促进业态融合发展。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林下种养、稻鱼虾共生等业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业、亲子体验、休闲农业等业态。三是搭建产业融合载体。支持建设一批现代乡村产业园,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增强经济发展合力。

健全金融保障体系。充足的资金会极大助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要多方发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金融保障。一是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开发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小额贷”和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贷款产品的作用,面向乡村产业龙头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二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体系。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创新政策担保机制,探索建立政府、金融机构、金融担保机构联合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合理分担金融风险,提供乡村振兴所需的金融支持。通过百企带百乡(村),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行列中来,解决乡村振兴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三是提升涉农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线下优化资源、设置网点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充分借助大数据、云存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乡村产业振兴需要高质量人才队伍做保障,强化人才“引育留用”,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一是优化环境“引”才。要加强乡村人文氛围塑造,完善乡村发展规划、创业和就业政策、交通基础设施等,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文及发展环境。二是投入资金“育”才。实施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培训力度,培育更多乡土人才。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三是多措并举“留”才。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人才和财税政策等,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激励人才在农村广阔的舞台大展才华。四是不拘一格“用”才。积极引导人才向乡镇、农村、企业等基层流动,提升各类人才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