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美丽乡村:“面子”光鲜“里子”实在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派美丽乡村的图景徐徐展开。走进浦东航头镇、泥城镇、书院镇等,随着垃圾分类、农民自建房管理探索、美丽庭院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推进,一个个村庄迎来华丽蜕变。农村,正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农民住房靓起来

  汉风唐韵、经典简欧……来到航头镇,一栋栋设计精美的“乡间小别墅”成为乡村美景中的靓丽风景线。这是航头镇推进“农居焕彩”计划的成果之一。

  针对过去农村建房存在违建扩建乱象等“老大难”问题,航头镇开启“农居焕彩”计划,提出“三导三同步”的“双面绣管理”(样板倡导、导师指导、政策引导,设计与审批同步、监管与建设同步、验收与发证同步)。

  “三导”方面,先是请来专业设计师,结合村民意见,形成10套凸显江南水乡、航头特色的农民自建房设计“样板”。申请建房的村民,可以从10套设计方案里挑免费挑选中意的风格,随后“农居设计导师”替代传统的包工头,根据村民的需求和各自宅基地的面积大小为农民建房提供专业化、系统性的设计服务。建房通过职能部门联合合现场验收后,符合规范要求的建房户还能获得一定的奖励。

  长达村村民钟华是全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通过“农居焕彩”计划选择建一套中式风格三层小楼。钟华说,翻建后的房子,“不仅好看,空间利用率也比以前高多了。”

  随着首批参与“农居焕彩”计划的村民陆续完成建房,“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农居风貌得以再现。

  垃圾分类“有一套”

  秸秆粉碎还田,瓦砾回“厂”再用,在泥城镇,不管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还是农业垃圾,都能有一个好“归宿”。2018年起,泥城镇推出“1+3+X”垃圾综合治理体系,多措并举抓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垃圾等三类重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农村里垃圾“随手一丢”的旧习悄然改变,变废为宝的理念萌芽生根。

  每当丰收季,农作物收割后产生的大量秸秆,成为一道处理难题——焚烧、扔河里就会污染环境,留在田里烂不掉,又影响下一茬农作物的种植。而如今,在泥城镇,通过专员收集,统一清运,这些秸秆、落叶一方面“传统拖拉机+粉碎机”的方式,进行就地还田;另一方面依托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机构引入专业机械,做好废弃物发酵还田、堆肥,实现垃圾闭环处理,资源循环利用。

  除了农业废弃物,对于很多村民而言,修缮房屋留下的建筑垃圾、舍不得丢弃的瓦片旧缸,也是垃圾分类里常见的头疼事。怎么办?在泥城镇公平村里的一处大桥墩下,“柴砖微工厂”是一个不错的临时寄放点——可以免费寄存大型建筑物件三个月,三个月之内要是村民还想拿回家,就可以来这里取回,如果三个月没有取回的话,就会当作建筑垃圾集中处理。

  村委会副主任曹海红介绍,有些收来的建筑废料和闲置的瓦罐等,能够砌围墙、做绿化小景,成为家乡美丽风景中的一部分,村民也觉得很有意义。

  “美丽庭院”更走心

  “虽然长时间的走路,脚上磨出了泡,但我们这些人谁也没有停歇的想法。”余姚村村民杨兰芳是美丽庭院监督指导小组的一名成员。早在美丽庭院初创时期,余姚村成立了由36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村民等组成的督导小组,每组12人,分设3个片区,深入各组各户,风雨无阻,每天花近10个小时“找茬”美丽庭院创建中的短板和盲点。而这,只是书院镇全民参与美丽庭院创建的一个缩影。

  作为浦东新区美丽庭院建设第一批13个试点镇之一,书院镇在创建过程中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美丽庭院建设的最大合力。书院镇建立机关各科室、企事业单位挂村联系督导制度,将美丽庭院创建一线,作为检验干部的“练兵场”。由1名镇领导带队一个科室和一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指导督查,每周带队进村入户检查,同时机关科室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带头干,进行再宣传、再发动、再整改。

  同时,书院镇整合镇美丽庭院推进办与村庄改造长效办,成立了镇推进(长效)办,对各村加强常态化网格式巡查,持续巩固和提升美丽庭院建设成果。村“两委”干部坚持在美丽庭院建设第一线,106名村党小组长、251名村民组长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和激发出村民群众的参与感、荣誉感。

  此外,书院镇还积极开展“百千万”活动,“百”即“百家样板先示范”,“千”即“千次宣讲进村组”,“万”即“万户家庭大调研”,推动美丽庭院创建在全镇铺开,越来越深入人心。

  据了解,书院镇有13个行政村、251个队组、11519户庭院,今年4月,全镇13个村全部一次性通过区级美丽庭院达标型验收。截至目前,9个村已通过区级美丽庭院提升型验收,接下来,塘北村还将争创区级美丽庭院特色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