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色小镇走出供给侧新路径

 

 

  不求大、但求专;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全、但求特。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浙江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为企业搭建新平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样板。

  紧盯产业。浙江启动建设特色小镇以来,共有两批78个小镇被列入创建名单,第三批名单已在酝酿中。统计数据显示,首批特色小镇自2015年创建至去年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851亿元,平均每个特色小镇23亿元。无疑,特色小镇是投资新高地。能让资本“长着眼睛”投向特色小镇,产业是核心因素。小镇按产业特色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以宁海智能汽车小镇、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小镇;另一类是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小镇。

  培育特色。在推进特色小镇创建中,既有大拆大建,又有修旧如旧。从小镇功能定位出发,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龙泉青瓷小镇建筑低密度、低容积率,“味道”十分独特,引来4位重量级工艺大师,设立了46个创作工作室。既尊重旧城区的街道肌理,又兼顾新产业的特色,特色小镇不仅带动了产业和就业的发展,还打出了人文牌,发展了旅游业,拓展了发展空间。

  规范引导。在特色小镇,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关系清晰,张弛有度:在市场主体登记制度上,政府放宽企业的核定条件,把准入门槛降低。在公共服务上,政府部门在小镇内开设服务机构,企业足不出镇就能办理各种事务。特色小镇在考核评价制度上,不是给个牌子就算大功告成,所有特色小镇都只是作为“创建”对象,如果后续考核不通过,就会被降格、警告。

  (陈文文/3月9日《浙江日报》)